安徽滁州科学开展绿化空间评估调查
发布时间:2022-10-04 15:24:39 人气: 作者:小编
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界定造林空间,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。科学推进土地绿化,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,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。
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业局的统一部署,滁州市从今年3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造林空间适应性调查评价工作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调查评估斑块201349块,面积998930.42亩,初步规划绿化斑块1175块,面积12068.85亩。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滁州市林业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,下发了市级工作方案,成立了工作专班,细化了工作方案,强化了工作措施,明确了任务分工,进一步明确了调查范围、评价标准、工作步骤等。各级林业部门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衔接,制定工作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,有力有序推进调查工作。省、县两级技术人员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互动、交流、答疑。
第二,注重部门协调。各县(市、区)林业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和工作技术组,全市成立滁州市清淤造林空间工作小组,便于各县(市、区)林业、自律领导及时对接。两部门建立定期工作调度机制,就森林覆盖率、林地权属规划目标等问题召开协调会,统一数据统计的来源、方法和口径。
第三,加强统筹调度。各市县根据目标任务,科学制定工作方案,准确科学开展绿化空间调查,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,及时掌握各地内外工作进展,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工作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,统筹推进各阶段任务落实,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造林空间适宜性评估。
四。科学调查和评估。考虑到全市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,不搞一刀切,结合地类范围、降雨量、海拔、坡度、土壤厚度等适宜性评价标准,根据实际情况,全市各地坚持“宜乔则乔、宜灌则灌、宜草则草、宜湿则湿、宜荒则荒”的原则,酌情进行调整、细化和补充,统筹安排造林绿化空间。
第五,严把质量关。各级林业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建立调查评价结果预审制度,并逐级报送。以实事求是、精益求精、科学严谨的态度,扎实有序地做好基础调查工作,坚持做到底图准确、底数摸清、空间确定,确保数据调查评估的规划成果真实、准确、全面,经得起实践检验。